一周新闻速览
智慧建筑
人工智能
数字化
智慧建筑
34万平方米智慧建筑“科技范儿”十足 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将亮出外立面
在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的建设过程中,项目部把各业务线的具体工作都进行了数字化,从而给“智慧大脑”积累了庞大的生产作业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再经过处理,就能得出整个项目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人、机、料、法、环等关键要素,生成电子化的数据图表,方便管理团队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总计有3.4万吨钢结构施工任务,除了体量大,焊接完成的钢结构还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在难度较大的焊接点位,以稳、准出名的焊接机器人连续焊接1000个连接点,也都能保证工艺质量完全相同。不仅如此,工人们佩戴的安全帽也藏着高科技。帽子里的智能芯片能和“智慧大脑”基站联动,建设者进入施工现场后,活动轨迹点就会在可视化屏幕上闪烁跳动。当人员靠近存在危险的区域,帽子会发出语音进行安全提示。如果遇到危险,建设者还可以通过帽子上的SOS键求救。(来源:北京日报)
贵州建工集团四公司一项目封顶 多项新工艺、新技术引关注
近日,随着最后一车混凝土的浇筑完成,由贵州建工集团四公司历时180天紧张施工建设的贵州省经济循环科普培训中心项目9#、10#楼正式封顶,宣告项目主体建设圆满完成。该项目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燕楼工业园区内,总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属框架结构、端承桩基础,分别为生产用房和职工宿舍用房。
据现场负责人介绍,在9#宿舍楼的施工建设中,外脚手架采用盘扣脚手架搭设,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降低了成本支出。该技术起源于德国,是欧洲和美洲的主流产品。横杆、斜杆的连接方式均为插销式的,可以确保杆件与立杆牢固连结。与传统脚手架相比,具有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品质保证、承载力大、组装快捷、使用方便、费用较低等优点。在施工管理中,该项目多措并举,建立了磷石膏基、底、面层等多种质量样板区域,实现了现场的可视化交底,将抽象繁复标准等更加具体化、实物化,一目了然,便于快速进行掌握。(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中建三局一公司打造大湾区首个项目机电智慧建造基地
○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自中建集团“六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中建三局一公司聚焦科技创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项目机电智慧建造基地,在广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提供一站式材料生产预制、智慧仓储服务提升4倍施工效率、节约三分之二的人力以科技创新赋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7大生产线,解决60%以上材料供应。该基地总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配备全自动管道套丝生产线、全自动管道压槽生产线、全自动风管生产线,全自动螺旋风管生产线、CNC数控加工中心,全自动配电箱生产线,智能焊接生产线等7条生产线,项目60%以上机电安装材料均可直接使用现场加工的预制成品。(来源:中国建筑)
人工智能
哈工程“水陆两栖机器人”可跑可游打破业界难题
凭借足浆可变型关节和多模态驱动,机器人可在沙滩和水下智能切换奔跑模式和游动模式,完美解决了机器人在浅滩环境中敏捷游动和快速奔跑的业界难题。这就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王刚副教授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足桨式多模态水陆两栖机器人。
机器人由可变形机体框架、变型驱动关节、控制舱、电池仓、足桨驱动装置组成。在奔跑模式下,机体在变型驱动关节的驱动下展平,足桨驱动关节以低速模式驱动足桨,机器人依靠足部的推进能力在海底或沙滩奔跑;在游动模式下,机体在变型驱动关节的驱动下折叠,足桨驱动关节以高速模式驱动足桨,机器人依靠桨的推进能力在水面、水中游动。国际上,首次实现机器人既能在沙滩、海底高速奔跑,也能在水中敏捷游动。(来源:中国新闻网)
钢筋绑扎机器人,进场施工了!
2022年6月29日,钢筋绑扎机器人1.0完成样机试制,落地济南,暨进行现场结构板钢筋的自动绑扎功能测试,探索一种新型智能钢筋绑扎施工作业场景的可行性。
钢筋绑扎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起到固定钢筋,保证钢筋定位准确的作用,目前施工过程中,钢筋绑扎主要依赖人工操作。钢筋绑扎机器人1.0的落地颠覆了这项传统工艺:钢筋绑扎机器人具有小型化、智能化的特点;结合5G通信技术、现代智能传感技术以及图像识别算法等先进技术,实现钢筋网片的自动绑扎并自动识别绑扎状态;通过该设备的研发验证了水平钢筋网片机械化、自动化绑扎工艺的可行性。(来源:建研家)
普宙科技要在“新低空”领域“飞”得更高
普宙科技在湖北武汉举办了以“新低空:无人之域,宙起领航”为主题的旗舰新品发布会,发布S400专业四旋翼无人机、K01自动机库两款旗舰新品。两款产品分别以“六大优势”和“两大亮点”为专业级无人机带来全新想象,强势赋能低空新基建。
据了解,S400采用的中继组网技术,可以灵活应用于高层建筑密集的城市巡逻及野外山体阻断的跨山作业,通过多台无人机信号中继实现跨障通讯,大幅减少工作人员往返及转场次数,提升作业效率,这也是业内首次在专业级无人机上实现这一技术。同时,毫米波雷达融合双目视觉避障技术让S400在夜间作业表现同样卓越,精准避障。长达63分钟的超长续航能力,使其单次作业范围更广。(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数字化
数据高速路有了“匝道”和“桥梁”,首款自校准可编程光子芯片面世
澳大利亚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研制出首款自校准光子芯片,其能“变身”数据高速公路上的桥梁,改变当前光学芯片之间的连接状况,提升数据传输的速度,有望促进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的发展。
首席研究员、莫纳什大学阿瑟·洛厄里教授表示:“我们展示了一种自校准可编程光子滤波器芯片,自校准非常重要,因为它使可调谐光子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根据颜色调换信号的光通信系统、运行速度极快的相关器、用于化学或生物分析甚至天文学领域的科学仪器等。”(来源: 科技日报)
长江科学院自主研发安全监测系统 5分钟可完成水电站“全身体检”
7月初,在国家“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点之一——溪洛渡水电站内,安全监测管理中心站的工作人员用鼠标轻轻一点,由长江科学院自主研发的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在5分钟内完成了7000多支监测仪器的巡回测量与异常分析工作,而在此前,给水电站做一次这样的“全身体检”,需要一个近20人的专业班组耗费1周才能完成。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针对行业现状与难点痛点,长江科学院持续开展科研攻关与产品研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制了安全监测自动化成套设备及智能传感器,并开发了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管理及分析云服务系统,实现了大坝安全信息的智能感知、开放物联与智慧应用,形成了大坝安全智能监控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了稳定可靠的监测数据采集感知,大幅提高了大型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的采集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同时开发了安全监测信息管理与监控预警系统,实现了采集、管理、整编、分析与监控预警全业务应用,能够为水电站运行安全提供信息化支撑和决策支持平台。(来源:长江云)
济源市副市长李文轩带队到泛华集团考察座谈,加强合作推动济源数字化绿色发展转型
7月5日,济源市副市长李文轩带队到泛华集团与杨天举董事长座谈,探讨进一步加强合作,以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推动济源绿色高质量发展等内容。
杨天举介绍了泛华集团的基本情况。泛华集团在河南省、济源市都良好的合作基础,结合济源的实际优势,建议用好绿色经济、数字经济带来的新机遇,一是聚焦特色优势单品,创新“3-1-2”或“3-2-1”产业路径;二是贯通科创和品牌,驱动全产业链全要素发展;三是搭建数字化平台,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业育城模式,以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依托,导入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创意设计、产业教育、金融资本、绿色运营等赋能产业绿色创新发展,打造总部经济、平台经济、结算经济,激活济源造血机能;四是打造全要素智慧城市管理运营平台,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实现智慧城市管理与运营,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五是在济源东区探讨落地协同创新示范区,争取各部委政策红利,以全要素智慧生态产业示范区,实现小空间承载大战略,成为把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示范。(来源:泛华集团)
The End
WATIC大会:
备受全球建筑业关注的2022 WATIC世界建筑科技创新大会将于2022年11月16日至18日在中国海口举办,WATIC大会是世界建筑科技创新集结地,聚集建筑科技领域的从业者、意见领袖、媒体、学者、投资人,以及关注该领域发展的跨界人士,主要聚焦于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建造以及技术创新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加快传统建筑行业相关从业者的发展,势必要以数字化理念、科技赋能为引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进而抢占新经济发展的主动权。